两根一起用力挺进宫交h_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午夜av亚洲女人剧场se,她当着丈夫面被耍了k8,女警丰满的双乳

騰訊Tony:產品精神虛弱,靠再多資金、運營和管理也無用

時間:2017-05-06

       (轉載自筆記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張志東
 
       張志東 | 騰訊創辦人之一,騰訊公司終身榮譽顧問及騰訊學院榮譽院長。

       Tony在青騰大學的分享將告訴你兩大重要信息:
 

       第一,即便是騰訊創始團隊,也沒有那么高瞻遠矚的遠見;
 

       第二,沒有從0到0.1的信任磨合,再多資金資源、制度流程也沒用。

       今天想聊一下關于團隊變大之后的話題。
 

       我見過一些企業、一些團隊,在初創時期,能做出很好的產品,但當企業發展到比較大的時候,有錢、有人、有戰略、有資源進行高舉高打的時候,反而會變得平庸,產品的創造力反而會出不來。
  

       一、產品精神 vs 高舉高打
 

       產品精神不太好描述,好的產品就像一顆種子,從無到有,逐漸長成一棵小樹苗。團隊的創始人帶領團隊經歷從0到0.1,從0.1到1,這個過程凝聚了很樸素的小團隊的產品精神。當團隊變大之后,產品精神卻比較容易變形。除了來自外部世界持續演化,也有來自于內部組織和文化的變化。
 

       見過不少企業有了資金和團隊規模之后, 喜歡采用高舉高打的方式進入某個領域。比如, 開一個聲勢盛大的誓師動員大會,調動大量人員,隆重其事的組隊殺入某某領域。
 

       這種高舉高打的方式,展現領軍人的決心和意志,在商品銷售、渠道為重的傳統行業,會有一定的振奮團隊士氣的作用。但在互聯網業,我個人感覺其作用則非常的有限,業界很多失敗的案例,騰訊內部也有不少高舉高打的失敗例子。
 

       二、小團隊的產品精神
 

       1.從0到0.1,驗證痛點,建立共識
 

       對于小型團隊來說,靈魂人物能否敏銳地發現用戶的痛點是特別重要的。團隊也許并不高大上,但是能很深入的洞悉用戶的痛點,在這個點上立足了,才能凝聚一個小團隊的共識, 一起去做點不一樣、有創造性的事情。這個從0到0.1的階段,能否銳利地一針見血,用產品的價值來凝聚大家的共識,是至關重要的起步。
 

       記得2002年底,騰訊開始嘗試棋牌休閑游戲的時候,公司并沒有很強烈的共識。Pony當時想嘗試,我是比較反對的,經過一輪協商PK之后,我們決定組建了一個只有三個人的小團隊試驗。
 

       這個小團隊的3位同事,都非常熱愛休閑游戲。他們非常敏銳地找到了打動用戶的痛點,產品的第一個內部Beta(測試)就讓大家感覺到了興奮,感受到了市場存量產品所沒有的魅力。我試用了一會兒之后,意識到我原來的想法錯了,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值得大力去做的事,我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積極抽調力量去增援這個團隊。
 

       這個從0到0.1過程其實很不容易,如果小團隊對問題痛點感受不深, 不能找到可以一針見血的地方, 就無法讓大家感受到這個產品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 這樣企業的共識就很難凝聚。
 
張志東
 
       2.0.1到1,快速迭代,呵護新生兒的緊張度
 

       從0到0.1之后,下一個階段是如何快速迭代,從0.1到1成長成一顆小樹苗。
 

       在這個階段,新產品就是一個團隊孕育的新生嬰兒, 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創始人和團隊,對待產品就像對待新生嬰兒,團隊每個人具有很自發的緊張度,每天都會盯它是否會摔倒, 發現問題就立刻解決。 

       這種對產品口碑的自發的緊張度,來自團隊全員對產品已經展現的獨特價值的認同。這種緊張度和快速反應,是既忙碌又愉快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奠定團隊的相互信任,以及建立團隊包容相處之道。
 

       這個階段,團隊也不會有多么高瞻遠矚、多強的遠見。1999年2月,在QQ發布之前,我們預留了200個員工號,當時想200個號足可以滿足未來十年八年的團隊增長需求了。我在99年初寫了一個運營估算的文檔,估計第一年發展一千人在線,第二年有兩千人,第三年四千,第四年八千人, 計劃用5年的時間突破萬人在線。
 

       有些網上小道傳言,說我們當時就設計了一個億級在線的系統架構,那并非事實,我們是不可能在那么早的時候就有那樣的水平和能力。
 

       團隊成員的快速成長和產品文化的奠定,就是在這個從0到1的階段。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信任,不是因為職位,不是因為制度,不是因為流程,是因為小團隊一起經歷了從0到0.1,一起找到了用戶痛點,之后再一步一步地從0.1到1,解決一個又一個衍生的問題。
 

       在遇到每一個問題時,團隊都在全力以赴,很快地學習、很快地吸取教訓。大家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信任,也奠定了團隊的產品文化,可以從一個種子長成一棵小苗。
 

       創業團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需要相互的柔性的包容相處之道,但這種相處之道沒有辦法靠流程、計劃、制度來完成。就像沒有完全一樣的家庭,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團隊,每個人的長處和毛刺不一樣,團隊能否形成大家的相互欣賞,相互信任,互相補位的文化更為重要。
 

       三、高舉高打的誤區

       1.有資源,有戰略,不等于好產品
 

       互聯網的產品比拼,核心并不在于資金、團隊人力,而在于好的產品、好的運營之間的比拼。一個大型的團隊,缺乏產品精神和產品文化的凝聚時,即使有資金、有人力、有戰略研究,也只是一些輔助的資源而已,容易是虛胖,并不能提升產品創造力。
 

       有的企業高舉高打進入一個新領域,只是因為人有我也要有,或者戰略研究說某個市場很大,也想要分一杯羹。沒有經過從0到0.1的信任磨合過程,依靠資金和膨脹團隊去進入新領域,團隊的著力點不準確,就無法快速地迭代認知,難以給團隊建立良性正向的共識。
 

       過快膨脹的組織,伴隨很細的垂直分工,表面上看起來人多了,但缺乏信任基礎和共識,只好引入更多管理工具,很多的管理會議,很多的簽字畫押,折騰很多流程制度,在互聯網行業,依靠簽字畫押并不是很有用的方法。
 

       我個人的看法, 如果一個團隊未經歷過從0到1的小團隊精神的洗禮,只是依靠資金和資源而過快的膨脹,只是一種虛胖,無論引入多少管理工具,也無法改變團隊內在的產品精神的虛弱。這種高舉高打的組織方式,本身并沒有多少產品的靈魂,失敗的概率是極高的。
 
張志東
 
       2.拿得起,放不下,歷史成績成為負擔
 

       有的企業,則是很努力維護著過時的產品和服務。因為產品也有不少的業務量,也有不少的收入,但產品其實已經開始老化過時, 用戶口碑其實已經不佳,但企業團隊卻不愿意承認,放不下,輸不起。
 

       特別是那種歷史上曾是業界明星的產品,更容易出現這種問題。過去很漂亮的增長曲線,很可觀的收入數字,會給團隊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很牛氣,已經代表了世界的發展方向, 團隊的管理層容易變得高大上而不夠接地氣。  
 

       世界快速改變時,高大上的團隊就容易反應遲鈍, 后知后覺。團隊為了延續組織的存在感, 各種自上而下的壓強式的勤奮。而這種勤奮和努力,并不是基于用戶痛點的努力, 往往會變形為各種小聰明式的透支式運營, 用戶其實并不喜歡,團隊也不會開心,最終也會是失敗。

       這種放不下、輸不起的情況,不僅僅在互聯網行業,在很多其他行業也存在。只是在互聯網業的顛覆性產品和技術演進速度特別快時, 會表現得更為突出和尖銳。
 

       QQ郵箱, 在2005~2006年遇到一個大坎,幾十人的團隊把企業軟件的思想搬到web上,堆積很多功能和很多新技術,但又重又慢, 雖然也有不小的業務量,但用戶口碑不佳,團隊很痛苦。
 

       后來小龍(張小龍)痛下決心,他抽了幾個骨干,自己真正投入到每一個產品細節中,幾個人做了一個極速輕快的簡版,這個小團隊的輕快簡版出來之后,大家一用就愛不釋手,就像當年QQ游戲的那種讓人興奮的產品快感,團隊共識迅速凝聚,放棄企業軟件堆積功能的思想,從這個輕快的簡版開始重新再出發,QQ郵箱后來成為國內口碑最好的郵箱服務產品。
 

       這是一個產品團隊的成功再造的例子。在大型企業和大型組織里,這種再造尤其不易。
 

       當一個產品還有挺大的業務存量時,大型團隊往往會不容易割舍,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產品過時,更容易出現自說自話, 報喜不報憂,在原有的慣性上繼續蹉跎時光。這種突破和再造,需要有能發光的產品人挺身而出,需要割舍,是特別不容易的。
 

       四、組織再造 vs 文化傳承
 

       世界在急速的發展, 如果企業不能及時自我革命,過往的成功經驗和組織舒適區,往往會成為最難邁過去的坑。
 

       關于組織變革,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做法,風格不一樣。騰訊歷史上有兩次大的組織變革:
 

       第一次是2006年的事業部化,為了應對從一個業務到多個業務;
 

       第二次是2012年的移動化,主要是應對移動化大潮;
AI,BigData,Cloud大潮的到來,估計是未來騰訊下一輪組織變革需要應對的挑戰。
 

       組織變革是特別困難的事,企業要有陪同企業一起成長的一群人,而且他們認同這個企業,愿意幫扶團隊其他成員,愿意珍惜和維護企業文化,才有可能讓企業在遇到大坎時能有機會重新變革再造。
 

       互聯網的世界總是既無序又高度開放,它總是在不斷推翻既有的事物,也在為更多的新生事物提供溫床。作為創始人,需要警惕組織變大之后的不接地氣,警惕高大上的產品誤區。而在大型組織里,如何保持接地氣,如何傳承產品精神,也許也值得企業創始人多多思考。
 

       最后, 祝愿各位同學的企業能繼續保持旺盛的產品創造力,做出更美好的產品。 
 

       延伸閱讀:湖畔大學梁寧:19個能力,騰訊神級產品經理進階之道
 

       今天介紹騰訊產品經理的進階體系:一個人從一個大學應屆畢業生如何提升為產品經理的過程。
 
張志東
 
       所有人都會提出騰訊是一家非常出名的擅長做產品的公司,但是你進去之后,通過大會、小會、聽工作匯報和業務討論,沒有任何一個人談“產品”和“功能”這兩個詞,在他們看來,這兩個詞本身就是一個誤區,騰訊講“服務”和“特性”,為什么?
 

       什么叫“功能”?

       往往產品做死的原因是功能不斷增加,無止無盡蔓延開來,比如一個發帖的功能,就是一個產品,一個功能常常就是一個產品。
 

       什么叫“產品”?
 

       產品往往容易變成以產品經理為中心的、自己的創作和產品,騰訊最大的訓誡就是產品經理不能為了自尊心而戰,產品經理不能帶著一個很大的驕傲在做產品。
 

       但如果以服務對象為中心,那么評估產品好壞,是以服務對象的認可與否來判斷。所以,判定一個產品好壞,絕對不是以產品經理為中心去做一個作品,而是以服務對象為中心去提供一個服務。
 

       騰訊是如何培養產品經理?其實應該這樣說更準確一點,它是如何構建自己的產品力的,一個企業的經營無非是戰略方向和組織能力,最后才能達到方向。
 

       騰訊的職級分層:

       動作層、任務層、戰略層、愿景層
 
張志東
 
       騰訊的職級大概都分為四級,我們把這四級簡單說下:
 

       第一級是動作層:完成動作、優化效率;
 

       每個公司大量招募的基本都是動作層的人,如何定義他們的工作目的?完成動作、優化效率。脫離了清晰質量標準要求的動作是毫無意義的,完成動作并不是做完一個動作,而是完成動作后,達到同一個品質要求。
 
張志東

       完成動作
 

       這里要講系統性和顆粒度,騰訊培養的產品經理和所有人,不管級別多低,在做產品的時候,他們完成的顆粒度都是一致的,就像一個很牛逼的將軍帶兵,不管什么兵,最后帶出來的兵都是一樣的,就是因為動作的顆粒度做到一樣,在一級的時候,強調動作的落實到位、每一個顆粒度品質的實現,接著在流程里面優化效率。
 

       第二級是任務層:協調動作、完成指標;
 

       就是到了經理和總監的級別,任務層的意義是協調動作、完成指標。動作層的人不需要為是否完成指標負責,創業企業的紛爭常常在于,你明明招的是一個動作層的人,他的能力也只是限于完成動作,他能完成動作的顆粒度品質就很好了,然后你問他為什么沒有完成指標,那是因為他這個人的水平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他不能完成的。
 
張志東
 
       協調動作
 

       所以你要想清楚誰能夠幫你把一套動作協調,完成指標。動作層和任務層加在一起,就是執行層和執行力。一個企業是否有執行力,第一是看他的所有動作是否到位,第二是看每個底層的執行干部能夠協調動作,把每個人任務完成。
 

       第三級是戰略層:執行戰略、配置資源;
 

       就是公司副總這一層,協調戰略、配置資源。資源永遠不夠,再大的企業,你會有更大的野心和雄心,而且永遠會出現誤判的情況,所以對于戰略層的最大要求就是心力,要心硬如鐵,該對不起你的時候,只能對不起,該犧牲你的時候,就只能犧牲你。如果還好你沒有犧牲掉,你還活過來,我會再溫暖地擁抱你,然后你再到那兒再去犧牲一次。
 
張志東
 
       心力
 

       為什么有些優秀的業務骨干不能成為你的幫手?是因為他可能太快于執行任務,但是能否用他的心力和你站在你的同一個層面配置所有的資源,處理所有問題?未必能夠。當做一個企業的時候,你要首先判斷一個人能夠在什么層面上和你合作,這和他的業務能力未必相關,他未必是一個業務能力強的人,但屬于心力強健的人,可以幫你看著資源,這也是好的合作伙伴。
 

       第四級是愿景層:制訂戰略、搞定資源;
 

       就是愿力,要制定戰略、搞定資源,就是各位CEO,什么都沒有,就有自己,就有愿力。
 
張志東

       企業如樹,樹葉和樹根

       一個企業就是一顆完整的樹,員工是樹葉,樹葉都是來幫忙的。一到冬天,氣候一不好,資源一不夠,樹上的樹葉都掉光了。只要樹根還活著,忍到冬季過去了,忍到重新天降雨水,再到市場上招一批人,樹葉又長出來了。
 
       所有的企業都會有高峰和低谷,一到低谷就是考核愿力和初心的時候,就是考驗樹根的時候,即使一樹的葉子全落光,沒有關系,只要資源充足,滿樹的樹葉可以再長回來的。你會發現,所有的樹葉都是邊緣的、光鮮的、清晰的、干干凈凈的,樹根是拖泥帶水的、沒有規則的、在黑暗里的,這是創業核心的特性。

  • 分享本文到:

  • 關注隨銳:

    微信
    微信掃描,獲取最新資訊
  • 聯系我們: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
    請與我們聯系:
    suiruikeji@suiru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