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我們在談些什么?
時間:2016-11-10
前言
氮氧空間加速器Open Day
暨開業主題活動
暨開業主題活動
創客的本質是具有創造力的人,正是通過一代代創業者的創新,才使得人們擁有更好的生活。有創客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創客基地,氮氧空間加速器就是一個這樣的基地。
“人們常常說創業路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我們想陪伴大家一步步地實現創業夢想,希望成為創業者的精神家園,讓每一個獨立而豐富的靈魂都有處可棲。”
氮氧空間創始人吳潔在開幕典禮上這樣介紹,11月8日下午,氮氧空間加速器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海翔廣場正式開啟。
目前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革命已經來敲門,為了讓更多創業者和投資人更好地順應且把握趨勢,氮氧空間加速器攜手創業邦、極客視界,為我們帶來一場關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公開課。本場會議分為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和創業項目路演三部分。
以下是干貨分享。
隨銳科技董事長兼CEO、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舒騁先生首先上臺作了題為《基于人工智能體系的未來數據世界》的演講。

隨銳科技董事長兼CEO、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舒騁
此前他主要從事政企通信和企業互聯網領域的視頻服務。三年前舒騁開始切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目前隨銳科技在硅谷設有一個10人左右的人工智能研發團隊,他們相信未來機器人可能會承載開會服務,比如為用戶提供面對面的商業會議服務和安排等。
前段時間舒騁剛從硅谷回來,他向我們分享了硅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進展。人工智能的轉型來自于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此前他們用機器的方法去模擬人的神經系統、神經元,這項目研究進展緩慢。后來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意識到,可以通過給機器分層的方式,讓機器做很多枯燥、乏味的工作,從而解放人類去做更高智慧的工作。
過去沒那么多傳感器的情況下,很難為大數據提供基礎。現在大數據時代來了,人工智能也有了新起點。從行業角度看,目前全球市值前五的公司(Google、Facebook、蘋果、特斯拉等),無一例外都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全力的布局。
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實踐上,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Prada曾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分析技術來提高銷量。在為所有商品加上RFID識別卡并將每天的海量數據傳置于Prada總部后,去年Prada銷售額達100個億。
不過大數據方面現有的基礎性建設顯然不夠。比如通信網絡針對于大數據的瞬間傳輸能力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不過從長遠角度看,由摩爾定律、大數據支撐和數據模型構成的機器智能屋頂,將成為人工智能體系和大數據世界內的一個基礎架構。更短一點,3-5年之后,所有的行業都將進入“+Ai”和“Ai+”。
分享投資管理合伙人崔欣欣向我們分享了“明略數據”的創業案例。

分享投資管理合伙人崔欣欣
和美國的Palantir類似,“明略數據”也是做數據挖掘服務,他們是一家做關系挖掘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商。目前已經在全國的10多個省會城市的公安部門部署該系統,通過挖掘移動電話信息、定位、賓館的入住信息等多個數據庫,找到有價值的線索,來幫助公安部門破案。
目前僅這10多個省公安系統提供數據服務,就為“明略數據”帶來了3千萬左右的收入。實際上,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公安部蘇寧、國美在線,甚至是包括電視臺在內,他們都在使用“明略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崔欣欣介紹“這些客戶僅去年一年,就為明略帶去了四五千萬以上的收入,今年估計收入會超過1億”。
崔欣欣認為,明略的成功得益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海量的數據。從2013年做監測網絡投放開始,通過做大數據計算和監測,團隊積累了海量數據。此外,創業早期花大精力研究算法,進行數據比對和系統搭建,為他們搭建大數據平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表示,目前在大數據領域有很多好的機會。一是越來越多的平臺愿意開放數據源;二是三大數據巨頭IOE(IBM,Oracle和EMC)正在逐步退出,這給中國計算機行業的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機會;三是未來基于數據、算法和摩爾定律的機器智能,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創業項目。
不過創業者想進入該領域,卻沒那么容易。創業者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里完成數字的高速計算,給出來的數據要具有足夠的價值能讓客戶買單。這方面,無論是人才門檻、資金投入、還是商業化上,都對創始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致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劉偉作了題為《大數據智慧營銷指導企業的經營決策》的演講。她曾就職于百度,在大數據挖掘、整合營銷方面有著豐富經驗。

致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劉偉
我們知道,以往企業選代言人,要么選最紅的,要么選老板喜歡的,但這些選擇方法不一定科學。大數據時代顛覆了以往的決策模式。此前她曾帶領團隊利用“百度代言人模型”,幫助資生堂選品牌代言人。通過對好感度、關注度、參與度、成長性,明星和品牌受眾的重合系數、個性匹配度等緯度的量化和質化分析,發現周迅是最適合資生堂的代言人。
這種通過量化和質化指標,運用大數據選明星代言人的做法,在劉偉看來,它能使整個營銷界發生巨大改變。如此一來,不僅提升了傳播效率,也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制定品牌營銷策略。
創想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楊帆,為我們介紹了一款名為BIG—I的智能產品。

創想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楊帆
楊帆表示:從科學的角度看,研究深度人工智能很有前景。但從商業角度看,十年之內我們不考慮讓機器人太智能。智能手機的出現,讓用戶通過下載APP實現個性化需求,語音編程可以使機器人變得個性化。
BIG—I就是這樣的機器人,它主打智能家居市場,其核心技術是個性化學習語音編程和操作系統。它能通過告知天氣狀況、跟醫生打電話等方式來執行語音命令,在各種生活場景中為人類服務。當然,前提是機器人得有個強大的操作系統,這也是楊帆團隊目前正在做的事。
舒騁主持了本次的圓桌論壇。針對《大數據與智能革命如何定義未來?》這一主題,嘉賓們就“人工智能泡沫是否很多”、“AI領域只有大佬才能成功”,還是“AI是小公司的結盟”、“中國土壤目前缺什么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要素”等話題表達了各自深刻的理解。

從左往右依次是:
隨銳科技董事長、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舒騁,英諾天使基金廣州合伙人賈相夷,谷歌大中華區渠道業務事業部總經理白湧,粵科母基金副總經理田政武和深圳市華傲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運昌
他們普遍認為人工智能領域存在泡沫,不過這個泡沫不大。隨著基礎技術的突破,人工智能會變得越來越熱。未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會成為我們的一項基礎設施。那時無論喜歡與否,AI都是通向未來的必經之路。
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究竟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更容易成功?
有人認為小公司面臨的機會更多。何運昌說:“人工智能是一個比較大的領域,目前國內的很多企業在解決特定某環節做得非常棒,但這個行業很難達到一家通吃。在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特定的細分領域,小企業也有機會。不過需要結合實際,深入挖掘用戶痛點”。舒騁說:“大公司雖然在資金、資源方面不缺,但缺效率、決策,小公司更專注”。
有人認為,大公司更有優勢。白湧說:“小公司容易對大公司形成環境依賴。強大的數據和計算系統,需要大公司的開放才能實現”。
還有人認為大的公司也好,小的公司也好,都有機會,只是切入點不同。田政武說:“我認為在AI的領域中,硬件層面、算法上、應用層面,所有的企業都有機會”。賈相夷說:“大小公司都有機會,只是機會點不同而已。技術生態層面,大公司的機會大;創新層面,小公司的機會更多,在垂直領域上也更好突破”。
對于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土壤目前缺什么要素的問題,賈相夷認為:“跟同期的國際化公司相比,不論是在數據支持,還是在深度學習上,中國已經有了很大的優勢。這對國內創業者而言是比較大的機會”。白湧認為:“國內的很多企業,缺乏更有魄力的思維方式,很容易拘泥于一個不遠也不近的落腳點上,他們需要看得更遠”。田政武表示:“中國有太多的環境,所以我認為最缺的就是不知道最缺什么”。何運昌這樣說:“無論是大數據還是AI,我們中國跟歐美國家,還是差了很遠的距離。尤其是底層這一塊,國人缺乏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做基礎研究的精神”。
本次活動還安排了兩個路演項目,一個是基于視訊的遠程傳輸項目,它具有成本低、便于安裝等優勢。該項目能解決如何和手機、電腦,各種不同的操作系統之間的互傳問題。主要是想切入辦公和教育市場。

另一個叫“加動健康”的項目,屬于運動健康的解決方案。通過與加拿大國立的健康研究中心合作,解決糖尿病、慢性腎病、呼吸道疾病,還有肥胖等問題。該產品已經完成了研發和專利申請,現在在做應用測試,計劃2017年1月份推出市場。

這場公開課干貨滿滿。舒騁先生諫言在氮氧空間加速器入駐的小伙伴們,希望他們能向硅谷學習它的自由、創新的土壤精神,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后,能以十倍的聚焦和速度去完成它。
活動大獎“創新之海外深度考察機會”被我們一位合作伙伴抽中,他決定將此機會讓給更有需要的創業者或創業團隊,對此我們十分感謝。在此次申請免費入駐并提交BP的創業者或團隊中,通過我們創投委員會篩選出的最優秀的項目,將獲得此次考察機會。
主辦方還為熱心的觀眾準備了禮物。譚華,陳悅,姚成亮等9名幸運觀眾獲得了9本創業邦書籍。抽獎環節結束后,主辦方工作人員還進行了合影留念。

轉載自氮氧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上一篇:傳統企業連接互聯網的五種方式
- 下一篇:艾瑞:大家都能看懂的云計算
相關閱讀:
-
分享本文到:
-
關注隨銳:
微信掃描,獲取最新資訊 -
聯系我們: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
請與我們聯系:
suiruikeji@suirui.com